放牛班的春天 觀影心得
古云:「朽木不可雕也」,許多人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成龍、成鳳,然而在本片中,輔育院這群放牛班的孩子早該被放棄,對付這樣的孩子所有人都選擇用斯巴達式及強迫式的教育,然而這群孩子卻因為一位 馬修 老師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。
克萊蒙馬修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 樂 老師,因本身對音樂創作的喜愛,也相信音樂可以改變及陶冶孩子的心性,在來經院長的許可下,他開始訓練育幼院的孩子唱歌,並組成「合唱團」。剛開始訓練時,孩子們有些排斥,但久而久之,這支『輔育院合唱團』開始唱得有聲有色。馬修在教室裡要求院童一個個上前,唱他們自己熟悉的歌曲,以便依照音質來分配合唱團的隊形。這個測試將孩子分為七個等級,正常、尚稱足夠、危險邊緣、輕微智障、中等智障,嚴重智障,最後就是白痴。這也讓我想起自己在小學到國中階段都是學校的合唱團,當時也因為有音 樂 老師的啟蒙才讓我有機會上台,雖然到後來我沒有選擇音樂系就讀,但這段回憶永藏心中。劇中的 馬修 老師在近中年才進入輔育院教學。感情空白時巧遇莫翰奇的母親,原來以為對方有機會喜歡上自己,但是感情仍落空,落寞的中年男子最後還是孤單的過自己一個人的日子。這部片子是由一位法國導演在2004年於法國上映,音樂劇劇中的音樂神童 ─「莫翰奇」於老年還在回憶這位開啟自己歌唱智慧的恩師,而這樣一個令人感念的老師仍有許多無奈之處,在他發現孟丹並不是偷走院長錢的人時,他也無法改變孟丹後來放火燒掉輔育院的命運。
孟丹是一個不愛管教的壞孩子,多次被處罰關禁閉,但他魔鬼心腸的表現 常使得 老師們對他無可奈何,就在一次誤會中,孟丹被趕出了輔育院, 馬修 老師心中雖有些遺憾,卻也挽回不了孟丹離開的命運。在所有人都相信院長的錢是孟丹偷走的時後, 馬修 老師意外的發現丟掉的錢是另外一個人偷的,不過孟丹懷恨在心,最後選擇放火燒育幼院。院長因個人無法升遷而把 馬修 老師辭職,當馬修要離開育幼院時,每個孩子用信紙寫下的祝福代表著感恩心。
劇中的小小朋友貝比諾,和馬修老師之間也有一段有趣的畫面,一開始被比諾等不到父親來接,到片尾時,貝比諾也跟著馬修老師離開育幼院,這段像是父子情的畫面,讓這個像爸爸的老師表現出對小貝比諾的呵護,而貝比諾也在馬修老師的身旁找到安全感。
馬修用音樂啟發孩子的潛能,還教導生命的真諦。夏天過了,野男孩個個成為發光的小天使,並擁有一生受用不盡的珍貴寶藏。一群輔育院的孩子表現出天籟之音,改變的不是他們的歌聲而已,改變的是他們的心,在歌唱中找到自信與自由。也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長處,但在這群孩子心中喚醒他們的人是馬修老師。如果我們願意給孩機會,也許這個社會有更多快樂的天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