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向唐氏症宣戰
謝豐舟教授著
台大醫院婦產科教授
今天,在門診,一位護理人員抱著她出生才一個月的唐氏症寶寶來開診斷書,以申請殘障手冊。廿八歲的她,剛辭去熱愛的護理工作,以全力照顧這突如期來的唐氏兒。
一個唐氏兒的出生,就這樣突兀地改變了一個人,一個家庭的生活軌跡。這樣的改變,在台灣每天都在發生。因為台灣每年約有四○○名唐氏兒出生,也就是平均每天有一個唐氏兒降生在你我左右。
唐氏症是智障最主要的原因。平均每八○○名出生嬰兒就有一個。他們的智商只有五十,可以學習簡單的工作,但不能獨立生活。半數的唐氏兒帶有先天性心臟病。撫養一個唐氏兒到卅五歲要花費四四七萬元,唐氏兒天真無邪,只要施以密集的早期療養,可以過得相當不錯。只可惜儘管「台灣錢淹腳目」,對這群越積越多的唐氏兒及他們的家庭卻缺乏有系統的教育與扶助。不少唐氏兒的家長,本想把他的唐氏兒送到保育院,但看到裡面的擁擠混亂,下決心辭去工作,自己負起教養的責任。可是他們又找不到醫療及教育資源。有些人想到自己身後,這些唐氏兒將流落何方,不禁悲從中來。
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唐氏兒都是「突變」來的,目前已知母親年齡愈大,唐氏症的機率愈高,所以衛生署極力提倡高齡孕婦的羊水穿刺。然而百分之八十的唐氏兒卻來自卅四歲以下的年輕的媽媽,所以許多年輕媽媽就好像中第一特獎似的生了個唐氏兒。幸好,近十年來醫學界已經發現透過母血檢查,已可篩檢出百分之六十的唐氏症。這實在是對抗唐氏症的一項重大突破。目前台灣婦產科界正盡力的推行,期望在十年內能夠大大地減少唐氏兒的出生。
對於已經出生在我們左右的唐氏兒,也期望政府能擬具進步的「早期療育」及「家庭扶助」對策,別讓他們再求助無門,相信有愛心的台灣社會不會讓他們失望。
隨著晚婚的盛行,唐氏兒的問題也益形重要,讓我們一則透過仔細的產前檢查防患於未然,再則透過有系統的「早期療育」及「家庭扶助」協助唐氏兒,相信我們可以打贏這場對「唐氏症」的戰爭。
本文收錄於《迎接生命的一雙手》謝豐舟教授著,1996/12,台北:正中書局。
銀樓爸媽不放棄! 唐氏症青年成才
TVBS 記者:林佳瑩 攝影:廖文漢 台中 報導
冰淇淋王子賴明鑫,若不是上天對他不公平,把他變成唐氏症寶寶,他其實是個銀樓小開,他和其他人一樣,也有喜歡的偶像明星,還會模仿李小龍和電影中的賭神周潤發,僅管是父母心中的寶貝,仍然願意讓他走家門,靠雙手工作賺錢。
他們是賴明鑫爸媽,也是這家銀樓的老闆和老闆娘,回到家裡,賴明鑫也會幫忙做家事,擦擦鏡子和櫥窗。他的房間,也不用媽媽操心,自己就會整理的很乾淨。他和很多人一樣,喜歡聽音樂,把偶像海報貼在牆壁上,他還會模方周潤發和李小龍。記者:「吃巧克力和摸尾戒,你在模仿誰?」賴明鑫:「李小龍。」
賴明鑫努力揣模偶像的動作,這對他而言,是生活上的樂趣。賴明鑫:「(媽媽)大胖子,很懶惰。」賴明鑫媽媽:「3、4、5,他說像我這麼胖,很難看,好醜。」
怕胖,所以賴明鑫每天都會運動,仰臥起坐加伏立挺身一天40下,賴媽媽說,要不是上天不公平,讓賴明鑫變成唐氏症寶寶,她也不會再生第6個男孩,為了讓他學習獨立,所以把他送去冰淇淋店打工。
賴明鑫爸爸:「他說有領到錢了,跟姐姐一樣會賺錢。」賴明鑫媽媽:「有沒有,有沒有領到錢?領到錢要做什麼?」賴明鑫:「賓士轎車。」 賴明鑫媽媽:「買賓士哦,買給爸爸開對不對?」賴明鑫:「嗯。」
看到賴明鑫的成長和轉變,賴爸爸賴媽媽很感動,也因為他們不放棄,幫孩子找到新的出路。
唐氏症青年讚! 人稱冰淇淋王子
TVBS 記者:林佳瑩 攝影:廖文漢 台中 報導
台中有個冰淇淋王子,他不是特別會吃冰淇淋,而是一個在冰淇淋店打工的唐氏症青年,舉凡清理桌面、到垃圾、擦玻璃,他都做得非常好,老闆客人欣賞他靠自己努力建立自信,因此稱他為冰淇淋王子。
賴明鑫在這家冰淇淋店工作1年多,清理桌面、倒垃圾,這些工作對他這個唐氏症寶寶來說,已經成為生活上的習慣。冰淇淋王子賴明鑫:「歡迎光臨。」同事:「明鑫,幫我整理一下桌子好嗎?」
冰淇淋王子賴明鑫:「咖啡,謝謝。」顧客:「我發現他們做事,還滿細心的,他們對小細節,還滿要求的。」
賴明鑫今年21歲,這是他從特殊教育學校畢業以後的第一份工作,負責擦桌子、擦玻璃,工作時臉上總會帶著彎月般的微笑,同事還替他取了一個綽號,叫做「冰淇淋王子」。同事:「你很開心喔一直笑。」冰淇淋王子賴明鑫:「有沒有很開心,你好漂亮。」同事:「謝謝,你也很帥。」
明鑫很喜歡大家叫他帥哥,雖然不擅長口語表達,卻和同事們互動相當不錯,大家對他的工作表現,都給矛高度讚賞。店長:「你做得比我們服務員要仔細,比如說擦個杯子,服務員可能擦完後就隨便放,明鑫就會放的很正。」
工作對明鑫來說,不是僅僅獲得實質的薪水而已,更重要的是,他在這份工作上,找到了自信心。
<工作賺錢後> 唐氏症青年自立 買禮物鼓勵學弟妹 2007-12-06
台中群健有線 記者 / 盧淑雲 周明亮 報導
患有唐氏症的孩子,通常給人的印象,往往是需要大家的幫助和關懷;不過有一位唐氏症的青年、他叫做賴明鑫,卻能投入社會工作,不僅能自足、還有能力存錢要來幫助跟他一樣患有唐氏症的學弟妹。今天他到了大賣場買禮物,要一圓學弟妹的耶誕夢。
患有唐氏症的青年明鑫,推著購物車,走向賣場,不是要買禮物給自己,而是要為跟他一樣唐氏症的學弟妹準備耶誕禮物。明鑫挑選了三種不同的禮物,而購買禮物的錢是他利用假日打工賺來的,第一次打工第一次幫助別人,讓他好開心。唐氏症青年 賴明鑫:送誰?小朋友!為什麼要送?幫忙!花誰的錢?我的錢阿!
明鑫第一次花自己賺來的錢,要幫助別人,在旁邊的賴媽媽也很開心,自己的孩子終於也有能力可以幫助別人。
賴媽媽:很高興,因為他有這種想法,表示他很有自信感,雖然他不太會講,但我聽的懂他的意思,可以幫助別人他很高興。
明鑫經過長時間的學習,現在終於能夠自立,並且還有能力幫助別人,耶誕節前夕,他要將這些禮物送給學弟妹,告訴他們有一天你們也可以。
幫弱勢圓夢 唐氏症青年捐薪水
![]() |
只要有心,任何人都可以把愛付諸行動。今年二十歲的賴明鑫是一名唐氏症青年,畢業後在冰淇淋店打工,儘管第一份薪水只有兩千元,不過賴明鑫為了幫助弱勢的孩子圓夢,上午還是捐出了三分之二的薪水,在大賣場買耶誕禮物。
一早賴明鑫就拉著媽媽走進賣場,為小朋友挑耶誕禮物。仔細看著手上小朋友寫下的願望,賴明鑫不但買了遙控跑車,棒球組還有繪畫板,三樣禮物很快塞滿了推車。
賴媽媽說明鑫今年二十歲患有唐氏症,畢業後靠著別人的關懷,才有了工作還拿到第一份薪水,雖然才兩千塊錢,卻吵著要幫其他孩子圓夢。
媽媽說到孩子懂得回饋,眼框都紅了,母子倆一起走出賣場,賴明鑫自己掏腰包,付出了三分之二的薪水,再把禮物帶回工作的冰淇淋店仔細包裝,就等著在耶誕節這一天,讓需要幫助的孩子,得到愛的驚喜。(賴佩真 張春峰)
唐氏症石淵州 努力過生活
生命力記者/蕭偉媛報導
五十七年次的石淵州是輕度的唐氏症患者,石媽媽說,淵州小時後常會莫名其妙的發燒,但是三十幾年前醫學不發達,所以淵州的病一直被誤診。在醫師大量使用盤尼西林治療後,才發現真正的病因,但是藥物已經對淵州產生了副作用。像現在淵州對外界的聯繫,多半要靠媽媽來完成。
唐氏症是人類常見的一種染色體異常疾病,尤其附帶有程度輕重不同的智能障礙,並且往往伴隨著其他器官的先天性缺陷。他們的發育較正常小孩遲緩,智力發展也不及一般小孩,對社會環境也會出現較難適應的情形。
石媽媽說,唐氏症的孩子並非沒有學習能力,只是需要很多的耐心去教導他們。「你給他一條直線,他就會一直走下去。」她說,淵州是個很執著、很守規矩的小孩,像他在過馬路的時候,一定要走斑馬線、看紅綠燈,不像我們只要看到沒有車就會穿越馬路。
有一次媽媽出門辦事,只有淵州在家,正好有人送米來,但是淵州怎樣都不肯開門,送米的先生告訴他,不開門晚上就沒米煮飯,於是淵州將內門開了一個小縫,要送米的先生將米放在門口。又有一次,大舅媽來家裡玩,但碰巧媽媽不在,淵州也是不開門,他說媽媽教他如果爸媽不在家,誰來都不可以開門。
石媽媽表示,從這兩個例子就可以看出,只要反覆的教導,唐氏症的小孩也可以慢慢學習很多事情,或許他們的反應沒有一般人好,但是只要有耐心的一直教他們,他們還是可以做得很好。像現在她可以很放心的讓淵州一個人在家,這也是讓他學習生活自理的方式之一。
為了幫助孩子適應工作和社會,石媽媽辭掉自己的工作和淵州一起到成衣工廠做事。但由於工廠的工作她一竅不通,因此只能跟淵州一樣領取少量的薪資,而這份薪水只有先前的三分之一。石媽媽表示,身心障礙者需要比較多的時間適應不同環境,和他一塊工作,可以讓他盡快進入狀況。
離開成衣工廠後,淵州又回到啟智高職唸書,之後參加勞委會的訓練,並在委訓結束後到文化大學工作。石媽媽說,淵州在文大工作的時候,適應的很好,自己從內湖的家搭車到陽明山上工作。但是文大將工作外包後,像搬東西之類的工作,淵州就比較難勝任,因此只好退下來,接受其他訓練。這樣的轉變對淵州心理上有很大的影響,所以在工作上、情緒上都需要再進行輔導。
石媽媽說,唐氏症的孩子比較不懂得表得自己的情緒,所以也很容易誤會別人的意思。像如果有人開玩笑的跟淵州說他工作做得不好,他會很介意,然後就自己生氣起來,因為他不能理解什麼是玩笑話,而且被責備的時候也不會為自己辯解。
現在社會上對身心有障礙的人還是不太能接受,石媽媽說,那是因為對他們不了解。她希望政府能夠設立類似庇護工廠之類的地方,讓智能不足的人一起工作,在受保護的情況之下,學習一般人正常上下班的生活。這樣既不會莫名其妙的被責備,也不會擔心自己隨時會被開除。
生活上可以自理,但對經濟金錢沒有什麼概念,這是淵州讓媽媽最擔心的地方。石媽媽說,淵州對誰都沒有戒心,太相信別人,雖然媽媽希望讓淵州回歸社會,但是也希望能有比較好的環境,讓他們可以安心安全的生活。